光山微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4|回复: 0

信阳市人民政府最新发布

[复制链接]

2755

主题

275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292
发表于 2024-1-31 16: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豫政〔2022〕3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23〕24号),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我市旅游公路品牌,助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根据《信阳市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23—2030年)》,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指示精神,以“两个更好”为统领,服务“1335”工作布局,聚焦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以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补短板、促衔接、拓功能、强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网络,全力打造信阳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有力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品牌建设,助力我市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国内领先的交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提升旅游公路服务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路带动旅游。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完善交通管理和应急救援机制,切实保障游客安全出行。

2.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建立县、区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旅游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

3. 统筹全域,科学发展。统筹考虑各层次公路网络资源和全市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加强旅游公路与水路、铁路、航空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串联旅游景区、文化遗产、特色乡村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公路。

4. 绿色创新,生态优先。树立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理念,充分利用老路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公路技术标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影响,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把旅游交通融入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旅游公路与山水共美、生态环保与旅游交通发展共行。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打造“1121示范工程”,基本形成“一带一廊”旅游公路主骨架,基本实现全市5A级景区高速公路全覆盖、4A级以上景区二级公路全覆盖,有力支撑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国内领先的交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1121示范工程”,即每个县、区建成1个以上全省知名的游客驿站、推出1条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全市创建2个以上省级旅游公路示范县,构筑1000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

到2030年,全面建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体系,旅游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有环线,力争实现“城景通、景景通、路景通”,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为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路支撑。


二、重点任务

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要求,加快推进市域高速公路主线贯通,提升支线、联络线技术等级和路况水平,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安全防护和信息化水平,优化路域环境,打造信阳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品牌。


(一)打造“快进慢游”旅游公路网

1. 推进旅游公路主线建设。依托高速公路构建旅游公路主线,加快推进大别山高速明港至鸡公山段、大别山高速鸡公山至商城段、阳新高速商城至豫鄂省界段、固始至豫皖省界高速、信阳至随州(豫鄂界)高速、安罗高速罗山至豫鄂省界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打通景区集聚区间及与信阳相邻城市的交通联系。到2025年,新建旅游公路主线约340公里。

2. 推进旅游公路支线建设。依托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构建旅游公路支线,加快推进国道107柳林至豫鄂界段、省道338谭家河至李家寨段、省道210淮滨中心港至张庄乡徐营至兔子湖旅游快速通道、省道210光山县陈畈至光新交界改建工程、县道007白雀杨围孜至晏河李湾改建工程、县道004杜河至平桥段等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项目,强化旅游景区(点)间以及其与旅游公路主线的便捷直连。到2025年,建成旅游公路支线约650公里,按公路等级划分,普通干线公路约400公里、农村公路约250公里;按项目性质划分,建设养护约170公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约480公里。

3. 推进旅游公路联络线建设。依托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构建旅游公路联络线,加快推进国道230新县县城至豫鄂省界段、国道220豫皖省界至淮滨中心港一级旅游快速通道、省道213十三里桥至鄂豫省界段、省道337董家河至南岗旅游公路改建工程、省道217光山县殷棚街北至光新交界段、县道014固始县陈淋子镇至孙滩村、息县淮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南北岸旅游风景廊道等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项目,有效连通相邻旅游景区(点)及旅游公路支线。到2025年,建成旅游公路联络线约360公里,按公路等级划分,普通干线公路约260公里、农村公路约100公里;按项目性质划分,建设养护约315公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约45公里。


(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1. 拓展高速服务区旅游功能。依托沿大别山高速等沿线特色,丰富“服务区+”乡村振兴、文化、产业、旅游,实现服务区与特色农产品、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助力打造大别山风景道。到2025年,打造盛龙潭、南湾、将军县、汤泉池、周党5个开放式主题特色服务区,以老区魂、信阳茶、红色情、养生泉等为主题,提供特色餐饮、观光休闲、农产展销、文化体验、温泉体验等特色功能。

2. 建设沿线多样化游客驿站。充分利用现有公路养护站、超限检测站、废弃或闲置设施和路侧富裕用地,按照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灵活布设的原则,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交通量相对较大、乡村旅游特色明显及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区域和交通转换节点附近规划设置驿站,提供停车、休息、购物、如厕、加油、充电、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到2025年,建成游客驿站40个以上。

3. 打造功能完善的观景台。在旅游公路沿线视野开阔、地形较缓、地质较好、自然风光秀美、地域风貌突出的区域,结合观景效果较好的道路养护站、公路取弃土场、闲置用地等,因地制宜打造一批观景台,建设停车区、信息展示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满足停车观景、驻足休憩等需求。到2025年,建成观景台30个以上。

4. 建设综合服务自驾游营地。结合旅游公路建设和景区开发,推动可进入性良好、知名度高的景区建设自驾游营地,提供游客接待、汽车补给、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引导自驾游营地建设向特色村镇、风景廊道等重要节点延伸布点,打造乡村旅游自驾游精品线路产品和营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建成自驾游营地10个以上。

5. 布设覆盖深体验旅游绿道。综合考虑景区位置、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游客骑行步行需求、旅游绿道与旅游公路及服务设施等的连通,在临河、沿溪、环湖、依山等路段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旅游绿道,丰富旅游驾乘体验,拓展游览深度广度,提升旅游公路游憩体验功能。到2025年,建成绿道10条以上。


(三)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水平

1. 建立旅游公路标识系统。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按照“统一规范制式、强化视觉识别”原则,建立材料、造型、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元素统一的信阳市旅游公路标识系统。合理设置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标志标线,在重要交通节点、沿线路侧打造形象标识,在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设施附近设置解说标识。

2. 加强智能化服务终端设施配置。在景区以及服务区、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出入口配置可变情报标志、触摸式查询预约服务终端,并通过免费WIFI、旅游公路沿线路侧感知设备、景区二维码等,建设旅游公路物联网感知体系,形成“人、车、路”一体化感知网络,实现附近景区客流监测预警、线上门票预约等功能。

3. 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景区和周边路网动态运行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快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聚集沿线“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利用旅游推介门户网站、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或感应式广播、二维码等多样化方式,为游客提供及时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


(四)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持续开展旅游公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危旧桥隧“消危”行动,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公路应急抢险体系,在旅游公路重要位置布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强化分类分级动态通行管控,切实提升旅游公路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打造放心路、放心桥。到2025年,改造危旧桥梁5座以上,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0公里以上。


(五)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1. 加强路域环境精细化治理。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对旅游公路沿线自然裸露的边坡和排水设施,系统推进治理修复。建设公路廊道,增加错车道,治理公路“脏”“乱”“差”“堵”问题。整治普通公路两侧违法建筑,清理搬迁“马路市场”,严厉打击涉路违法行为。提高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爱路护路的乡规村约制定率达到100%。

2. 推进路域环境美化升级。按照“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当地特色植物,完善旅游公路沿线植被绿化。结合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当地民风民俗等,在旅游公路沿线空地、村口路口等设置展现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文化景墙、网红打卡点等,体现特色路段风貌特色,宣传“大别山精神”、绿色茶乡文化等。


三、建设标准

(一)主体系统

旅游公路建设应当贯彻“环境友好、贴近自然,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科学规划线位,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因地制宜选用合理技术等级,实现公路与环境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红线“近而不进”。安防设施设置严格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等有关规定,并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二)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建设应当依托沿线生态自然资源,坚持“因地制宜、依景而设”原则,选择在景区相对集中、沿线景观资源丰富、游客骑行步行需求较大的路段设置,可根据景区分布、地质地形条件、客流量等因素,建设整体式或分离式慢行系统,并与主体系统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与主体系统分期建设时,在公路主体设计阶段应当考虑慢行系统布设,提前预留用地。

(三)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建设应当综合考虑人车流量、旅游资源、建设用地等因素,遵循最少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既有地形地貌,在满足如厕、休憩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模合理增加房车基地、车辆维修清洗、电动汽车充电等设施设备,提供旅游咨询、购物娱乐等服务,充分挖掘旅游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四)景观系统

景观系统打造应当注重与主体、慢行、服务等系统的有机结合,依托自然景观,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因地制宜配套必要的绿化景观设施,统筹过村镇路段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和临街建筑美化,持续改善路域范围内的景观风貌,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五)信息系统

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交叉口等重要路段增加视频监控、弯道预警、气象监测等设施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可变信息牌、电子信息屏等电子信息服务设施,展示沿途风貌、旅游资源、主题景观、服务设施等。服务区、自驾游营地等服务设施宜配置无线网络、自助出行、车位引导等智慧设施,提升系统动态感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市旅游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业茶业局、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分工

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做好旅游公路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建立市级旅游公路项目库,将项目分解到各县、区,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各县、区加快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协调指导各县、区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统筹推进绿道、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负责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公路项目申请使用专项债券,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将旅游公路的位置、线路及配套服务设施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相关工作。市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林业茶业、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要建立旅游公路项目联审联批“绿色”通道机制,及时解决旅游公路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形成推动公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公安局要加强旅游公路交通秩序管理,研究制定旅游公路限行政策,根据旅游公路和交通流量具体情况,可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分车型、分季节、分时段依法实施疏导、限制或禁止货车通行等措施。市政府督查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做好跟踪落实。县、区政府作为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资金保障

市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对事权范围内的旅游公路项目建设适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县、区政府负责筹措事权范围内旅游公路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养护和管理所需资金,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使用土地出让收入、涉农整合资金、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公路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信贷资金支持,引导交通、旅游综合性开发企业参与旅游公路建设,推动“交通+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形成多方投入、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要积极争取国省资金,指导县、区政府对接金融机构,拓宽旅游公路融资渠道。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微博抖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开展旅游公路宣传推介工作,大力宣传旅游公路建设成效,营造旅游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地方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突出示范引领

市交通运输局要会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照省旅游公路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开展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各县、区政府打造主题服务区、特色驿站、旅游精品线路、交旅融合项目、营地项目以及交旅融合智慧化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案例,适时在全市推广,在全省打造信阳模板。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1月16日

来源:信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山微生活 ( 豫ICP备15029603号 )

豫公网安备 41152202000006号

豫ICP备15029603号

GMT+8, 2024-5-15 13:04 , Processed in 0.0635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