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生在光山县农村长在农村的光山县农村小学教师,1979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农村。30多年来,我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集体办学模式下的村级学校的繁荣,也正经历现在县乡村三级办学体系下的村级小学的衰落。作为一个坚守农村教育的基层教师,不免为眼下农村学校的现状担忧。
农村学校日渐萎缩 农村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村级小学,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繁荣于九十年代,服务的对象都是本村的农家子弟。那个时候,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但是,学校不缺教师,学校的生源充足,教师的敬业精神可嘉。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教学楼、办公楼、教师的住宿楼一栋栋拔地而起。随着民办教师的退休,学校教师年龄年轻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农民尤其是中青年农民,或在乡镇所在地购房定居,或在县市所在地购房定居,甚至在大都市购房定居,许多村成了“空心村”,农村学校也成了“空心学校”。 以我所在的光山县一所普通村级小学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二三百学生的学校,现在只有二三十名学生,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招不到学生。
农村教师苦在心 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上世纪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这些教师中,多是初中、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青年,他们虽然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是本村或邻村人,都能勤勤恳恳、安安稳稳地在学校工作,不思调动。 而现在,原先的民办教师大多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年龄,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大部分是来自外乡镇、外县的青年人,他们婚后大多居住在乡镇所在地或县城,面对农村学校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很差的现实,他们多不安心工作,托关系、走门路,想尽快调到工作生活条件较好的学校去任教。 有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成建制的学校,1—6年级6个教学班,在职在岗教师不足6人,每位教师“包”下一个班,语、数、英、体、音、美、地方课、安全课全拿,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肩挑,还要改作业和备课,非常辛苦,这也是年轻教师要调出农村学校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国家在提倡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工作补贴、生活补贴,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心里还是暖暖的。可是,我所在的光山县,此前县里承诺从2015年1月开始发放补贴,可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一分钱补贴也没有看见,身边很多农村教师的心又凉了。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教师配置不足,导致学校有的课程开设有其名无其实,学生学习无兴趣;学生家长面对私立学校的夸大宣传,误认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低,是工作在农村学校的教师不用心教学的缘故,又加上他们常年在外务工,孩子跟随祖辈生活,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到私立学校或城镇所在地的学校就读,没有转走的农家子弟,就成了“后娘”养的孩子,体、音、美课没有老师教,信息课没有地方学,和在城镇就读的学生比,有很大的差距。 近些年来,虽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尽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师的配备,但我所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村教育现状依然令人担忧。 作为热爱教育、扎根最基层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希望这一状况能尽快改观,让农村学校重新焕发生机、农村教师安心育人,让农村的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