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山县电子商务从业者张虹而言,俄罗斯小姑娘发布的“买家秀”至今让她激动不已,从零认知到将产品卖到12个国家,张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邻村的杨长林正盘算着在县城里买房,让老母亲过上舒坦日子,今年以来他通过整理房前屋后荒山种茶叶、开发池塘养鱼养鸭,预计明年收益能在20万元。
杨长林、张虹只是光山县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作为“司马光砸缸”典故的发源地,如今全县84.6万百姓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智慧,砸开困扰他们多年的贫困桎梏。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也是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核心保障。近年来,光山县立足自身条件,发展“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塘鸭”的特色涉农产业,立足电子商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培育企业扶贫积极性,精准施策探索“稳定脱贫不返贫”。
一亩茶、一群鸭
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觉得去球了,现在我觉得日子重新有奔头了”,今年48岁的杨长林是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村民,在与记者交流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言语透露出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
上有老母、下有一儿两女的杨长林以前是木工,年收入只有3000-5000元,12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痛苦和贫困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2015年,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在全乡展开,经过本人申请、摸底调查、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杨长林被确定为贫困户。“想脱贫致富,就要打起精神,寻找致富门路。”村干部的话,让他记忆犹新。
光山县农户在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地种植茶树,增加收入渠道,改善家庭生活。
这一年,在村干部指导下,他与同乡一起整理了30亩荒地,种起了茶叶。整地、施肥、锄草、浇水,种茶虽不易,但杨长林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扶贫好政策。“一株茶苗一毛五到一毛九的市场价,政府补贴一毛钱,一亩地财政还补贴600元,只要肯付出,准能挣到钱”,去年年底杨长林摘掉了贫穷帽子,他告诉记者,加上承包的40亩鱼塘,明年收入有望达到20万元,“准备去县城买套房子,让老母亲过上好日子。”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光山县开启“村支部引导、贫困户行动”的扶贫攻坚战,在耕地分散、山坡撂荒的条件下,利用村民房屋周围荒地种植茶树,打造青山绿水,开展产业扶贫。如今,全县发展茶叶24万亩、油茶18.7万亩,苗木花卉7.8万亩,2万多贫困人口受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与杨长林相比,文殊乡杜槐村的甘平安则是基层脱贫攻坚的另一中坚力量。“在外打拼挣到钱,就想回来为老乡做点事情,获得认知感”,在广州创办外贸制衣厂致富后,甘平安返乡投资123万元办起了金合欢光山县麻鸭养殖基地。
光山县文殊乡杜槐村
甘平安饲养的一塘麻鸭
“养殖麻鸭5万多只,年收入127万元,带动贫困户28户、84人从事麻鸭养殖,他们不仅可以脱贫,更有活儿干,有了职业尊严。” 在杜槐村一处水塘边,秋雨伴着寒意袭来,但甘平安的言语中满是暖意。据介绍,目前光山县有麻鸭养殖户4200余户,1.2万人从事麻鸭养殖业,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18个省。
“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一村一品、一户多业,要通过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的抓手。”在光山县委书记刘勇看来,脱贫最终还是要通过贫困户自身劳动,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这是全县整体脱贫的核心保障。此外,还要做好现代农业、振兴工业、农村改革、城镇建设、生态文明、三产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文章,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学一把、干一场
从背着棉服走全国到点着鼠标卖全球
2015年以来光山县举办贫困人口
电商培训班74期。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光山县网销收入超过20亿元,当年‘双十一’销售收入9880万元,2016年“双十一”销售收入1.2亿元。现有各类网店5000余家,电商带动73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在刘勇看来,产业是基础,电商是渠道,服务是保障。发展电商能够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政府服务能力提升,这正是稳定脱贫的有力保障。
“光山县是全国羽绒之乡,羽绒是传统产业,现有从业人员20余万人,前些年我们是背着棉服走全国,现在是点着鼠标卖全球。”光山县县领导邱学明介绍说,预计2016年底县内网上销售羽绒服、棉服2500万件,销售收入30亿元左右。目前北京、广州等地已成光山羽绒服、棉服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县外生产、光山销售的产业链条。
针对农副产品,全县开发各类网货达50多款,筛选出“光山十宝”打造爆品。以红薯为例,他表示,以前滞销的红薯用来喂猪,现在通过深加工将其制作成薯片、薯条、咸菜、快餐、酒等,产品经济价值提高了十倍;“观五玫”鲜桃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包装,网销价格是9.9元/个,而前些年则是按堆儿卖。
在文殊乡方洼村的村淘网点,店铺货架上摆放着多种土特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月通过网店共为村民买入电视、日用百货等80余件产品,但近30天卖出的农产品数量很少。
“农产品受季节性波动较大,仍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单纯依赖知名电商平台或找市场机构代运营都不现实。目前,线上开店导流费等销售成本,一定程度上已超过线下实体店运营成本。但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线下往线上转,谁调整的快谁就抢占先机。”邱学明坦言,电子商务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贫困县要在电商领域吸引消费者关注,还需不断培育市场氛围,为从业者提供学习环境。
贫困户余君今年23岁,在培训班中学习了“宝贝”发布、数据维护等电商知识。“上课免费,报销交通费还管一顿午饭,培训讲的知识是自学很难接触到的,有些技巧没有老师教真不行。”县电商办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举办贫困人口电商培训班74期,培训学员700人,开店率90%,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有200多家电商和物流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刘勇认为,通过培训的电商学员,是未来全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视野开阔、市场理念强。“培训人才正是因为缺乏人才,目前消费者购物习惯已经转向移动端,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很缺乏。此外,由于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弱,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也需要强化。”他说。
据了解,目前光山县制定了鼓励电商推销特色产品、对接扶贫工作的20条意见,加快电商助力脱贫的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一对接、一引导
精准培育“产业扶贫”积极性
在光山县槐店乡,记者站在山坡上眺望万亩油茶基地,绿的叶、白的花、红的果,沁着淡香,令人心怡。同样心情愉悦的还有在油茶地里劳作的农户,2016年4月槐店乡晏岗村、陈洼村、大栗村等贫困村的216个贫困户与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精准扶贫合同,通过与企业对接,贫困户收入有了切实保障。
图为贫困户在光山县诚信实业公司
务工的日出工凭证,
每月按出工天数结算工资。
为充分发挥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市场经济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光山县在106个贫困村创新推行财政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新模式。
“扶贫是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市场机构的积极性才能走得长远。目前,企业在贫困县调研的多,项目落地的少,在精准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县扶贫办主任陈猛表示,光山县摒弃了用行政手段僵化引导的方式,通过财政金融、产业扶持等方式,精准促进产业主动帮扶的积极性。
据介绍,光山县通过金融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给予5万元额度信贷,将资金贷给有能力的市场主体,对接双方签订协议,由市场经济主体负责贷款、还款、承担相应风险。市场主体依据协议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年劳务收入不少于5000元;不能提供就业岗位的,按照2000元每年每户的标准直接补贴。此外,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按每10万元带一户标准支付。
“我们还实行了黑名单制度。市场主体不履行带贫或分红协议的,纳入信用黑名单,县财政不再安排项目”,陈猛表示。
“公司基地建设产生了大批岗位需求,我们也需要资金和人力。通过‘产业带贫’模式,今年与210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动合同,依托油茶、苗木花卉等基地务工脱贫”,联兴油茶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刘勇表示,目前县内176家企业结对帮扶106个贫困村,建档立册、挂账销账,点对点、人帮人协助贫困户精准稳定脱贫。县里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企业积极性,带动贫困户稳健增收。
“以往招商引资更注重在用地基建、减免税收等方面,赢得企业方面的青睐,但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操作实施了,需要在物流补贴等方面精准施策,培育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他说。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