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河南日报近日,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公示公告出炉,经评选委员会初次评审,拟将60名人选作为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信阳1人入选(河南3人)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第一书记陶曼晞(贡献奖)
陶曼晞
光山县罗陈乡有个周湾村,村里有许多人养蚕。7月17日,记者在这里了解到,把村民带上养蚕致富路的是该村第一书记陶曼晞。“迈进这个门,就是咱村的人。”2015年8月27日,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处处长陶曼晞第一次走进周湾村村委会办公室,用这样的开场白回应迎接她的村党支部书记周谋全。
尽管在下村前,她用一周时间攻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但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内心仍忐忑不安。她说,刚来时,“老乡们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
半个月后,话听懂了,工作思路也打开了。想彻底脱贫,“要点钱修修路”等传统帮扶模式肯定不行,必须从“根”上想办法。
“根”在哪里?“那段时间,陶书记天天都在想怎么脱贫。有时半夜还把大家叫来商量。”周谋全说。
原先想的“秸秆再生”“羽绒生产”等项目都因“水土不服”,“黄”了。最后,他们想到了养蚕,周湾村浅山多,适合种桑养蚕。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陶曼晞联系省丝绸协会为村民的产品“兜底”。厅里购买了13万株桑苗,免费送给村民,还请省里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村民种树,养蚕。村里40多户贫困户参与进来。
村民张传福前年在外打工时伤了一只胳膊,两个孩子上初中,生活艰难。他去年回到村里,陶曼晞动员他养蚕。
“现在一年可以卖三季,算一算,一年可以挣到近2万块钱呢。”指着面前的蚕席,张传福兴奋地告诉记者。
陶曼晞说,种桑养蚕每亩荒地一年可收益4000元,目前,村里已开拓桑园125亩。
向省委书记汇报村民养蚕情况
浅山除了种桑,还可以种油茶。陶曼晞和大家一起开山种苗,现在村里200多亩油茶郁郁葱葱。她说:“油茶盛果期可以持续70年以上,我们把油茶培育好,再交给群众管理,这样‘人走了,茶也不会凉’!”
周湾村家家种水稻,但产量低,收入不高,并且还是传统的人工插秧。陶曼晞邀请信阳市农科院专家为村民讲解“籼改粳”的好处,还组织50多个种田大户代表到外面观摩学习抛秧技术,厅里无偿提供粳稻种子和配套的无污染化肥农药,最终打消了群众的顾虑。1600多亩水田种上了粳稻,覆盖1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上千元。
周湾村有23个自然垸,每个垸都有一个池塘。去年3月,她请来专业工程队,对大的水塘清理淤泥、修建护栏,还在岸边种植苏丹草,又从湖北拉回1万余斤的鱼苗,放入塘中。
过去的污水垃圾坑现在变成了生态养鱼塘,这些鱼塘都由村民承包,由贫困户、村民、承包户按比例分红。她说:“这样不仅美化了我们村的环境,还能让每个贫困户年底增收500多元。”
在地里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
“我们村”,是陶曼晞开口闭口说得最多的词组。
为了“我们村”,她把10多岁的孩子撇给丈夫,丈夫出差,她就把孩子带到周湾。
为了“我们村”,她在郑州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月就匆匆赶回,帮村民育秧抛秧,劳累过度,大中午晕倒在水田里……
为了“我们村”,她一次又一次请各方面的专家来村里为村民培训,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只要有培训,就把村会议室挤得满满的。
为了“我们村”,她把无人机、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科技请进村小学,让孩子们眼界大开;她还将一些在家的初高中毕业生,送到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学习。她说,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从厅里到村里,陶曼晞完全融入进周湾。能为老区人民做点事,她感到非常满足。她欣慰地告诉记者,年底我们村就能脱贫,明年过半群众就能致富。一些在外发展不错的人看到村里的变化,也主动回村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大家干劲可足啦!
倾己之所有,织一方锦绣,这是蚕的品格,也是陶曼晞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