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微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3|回复: 1

《长津湖》刷屏!你可知道,94岁光山籍抗美援朝老兵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3197

主题

319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024
发表于 2021-10-8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假期

一部《长津湖》震撼了诸多国人

图片

电影受欢迎的背后是
71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悲壮历史
在光山
电影《长津湖》国庆热映

                                         “点燃”观众爱国情怀

那段悲壮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光山人
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他们
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万里山河

致敬!94岁光山籍抗美援朝老兵的

传奇故事!

图片▲王承宗戎装照

“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不断发动进攻,敌人在人数和火力上都远远超过我军,我376团主动防御,白天守、晚上攻,打得英勇灵活,将韩军和美军死死顶住,不能前进,歼灭了李承晚军的一个加强营。”

——94岁光山籍抗美援朝老兵 王承宗

我叫王承宗,河南省光山县人,现在94岁,住在广西自治区桂林市。1988年离休,离休前曾任南宁地区轻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1950年10月19日出国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次战役,我是长津湖战斗和黄草岭战斗亲历者,1951年2月负伤回国治疗。

1927年7月22日,我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刘邓大军南下到光山时,参与了筹军粮、送弹药等工作。由于工作认真,不怕吃苦,光山县委选派青年干部,推荐我到潢川集中培训学习。1949年11月第四野战军42军需要一批有文化的干部,我毫不犹豫地参军入伍,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当时,我所在的42军127师师部驻扎在现商城县长竹园乡四方洼(顾荆乐堂),进行剿匪反霸,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我所在的第42军驻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正准备集体转业从事农垦。作为离朝鲜最近的作战部队,接到命令,准备打仗,集结于吉林通化一线整装待命。10月16日,我42军侦察部队及先头部队一个团,从辑安率先秘密进入朝鲜,比兄弟部队早了三天,我当时是42军126师376团卫生队的卫生员,10月19日从辑安经铁路桥过国境线的时候,回头朝中国方向看了一眼,心想:从这里出去,不知还能不能回来。作为军人,我们都做好了为国牺牲的思想准备。
图片

当年入朝是秘密的,摘掉了所有的帽徽和布胸章。每天晚上急行军,天亮前全部隐蔽宿营。经过几天急行军,部队赶到了黄草岭,我们团实际是到了赴战岭,因赴战岭与黄草岭是一条连起来的山脉,所以就统称为黄草岭。先头部队已经与敌人接上了火,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就这样开战了,战斗很激烈,每一个山头和高地都是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我们团赶到后,立即投入了战斗,在夜间突袭赴战岭,夺回阵地。战斗中,张志超团长一直冲在前面,我是卫生兵,跟着团部,救护伤员。我的位置离团长很近,听到团长下令,将团教导队拉了上去。教导队100多人是为部队培养后备干部的,打到教导队也派上去,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不断发动进攻,敌人在人数和火力上都远远超过我军,我376团主动防御,白天守、晚上攻,打得英勇灵活,将韩军和美军死死顶住,不能前进,歼灭了李承晚军的一个加强营。现在我给大家讲讲抗美援朝战斗中的几个故事。

01

一块饼  两国情


第一次战役时,随着战斗的进行,伤员不断送卫生队来,有的伤势太重,卫生队只能作简单处理后转送师野战所。这时,卫生队王指导员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护送两名负重伤的侦察员到野战所治疗,战斗能否取胜,关键就是敌情能否侦察清楚,侦查员都是部队精英,他们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对于这一任务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和两个老乡用两辆手推车推着伤员,就出发了。这两个朝鲜老乡其中一个会讲汉语,交流起来倒是没有问题。走了一天,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庄,朝鲜老乡说,他们在这个村有亲戚,可以进村去找点水给伤员喝。因为我和两名侦查员已经一天米水未进。两个老乡走后,我守着伤员,一直等,眼看天快亮了,也没见老乡回来,不知出了什么事。我一个人也没办法带着两位伤员走,只得隐蔽好伤员进村找人。进村后,遇到一位60多岁的朝鲜大爷,语言不通,我比划着说明情况。朝鲜大爷见我有些紧张,转身回屋拿出一本《论语》,从上面点出汉字,告诉我:他不会讲汉语,但认得汉字。通过写汉字交流,大爷明白事由后对我说,别着急,先弄吃的,再想办法。大爷去山里找回他的家人,又拿出一碗米饭,还有一点牛肉,全家人忙着做饭给两位伤员吃,伤员吃点饭,精神好多了,又用仅有的一点土豆粉煎了一小块饼给我吃。老大爷家徒四壁,生活也十分困难,这块饼吃在嘴里、暖在心里,这不是饼,这是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太好了,这是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那是我一生吃过最香的饼!随后大爷又帮找来另外两个老乡,一直跟着我推车送伤员。冬季的朝鲜、零下30多度,狂风夹着鹅毛般的大雪,深一脚浅一脚,也不知流了多少汗,大约凌晨三、四点钟,将两名伤员安全送到师部野战所。后来听说前面离开的两个老乡被敌人杀害了,抗美援朝胜利70年后的今天,我一直感谢朝鲜老大爷一家对我们志愿军的无私帮助。

图片▲老英雄讲述战斗岁月

02

一窝头  见忠贞

我将伤员交给野战所的值班员后,想到王指导员说,部队随时会转移,我必须尽快赶回去,就与值班员告别,直接转回找部队。又走了一天一夜,路上一顿饭没有吃、一口水也没喝,实在不行就抓几把雪塞进嘴里充饥,马不停蹄地回到预定地点,这时部队已经转移,只有王指导员一人在等我,背包已帮我打好。我马上跟着指导员追赶部队,一路翻山越岭。走着走着,我发现脚上的鞋不见了,脚已有些麻木,什么时候鞋跑掉了也没感觉到。赶忙回头去找,找到自己的鞋,穿上又急忙追赶部队。因脚已冻僵,鞋也穿不住。我干脆将鞋脱掉,赤脚赶路,双脚已完全麻木,起初既不觉得冻,也不觉得痛。走着走着,感到脚板上粘着东西,抬脚一看,原来是一块鹅卵石,通过石头上的冰与脚板粘在一起。费了很大劲,才将石头抠掉,又继续跑。一直跑了几公里,脚感觉到痛了,可能是奔跑起到了活血的作用,脚缓过了绕劲,我才将鞋穿上。一些战士因此冻坏了脚,只能截肢处理。我很荣幸,双脚还能保住。一连几天的爬山,路上我看到一些我军拉炮的战马摔下山沟,也没有人去理它们。事后才知道,我们这一路急行军,是以运动的方式诱敌深入,将敌人诱至预定的战场。部队在一片树林里停下来,树林旁边像是一所学校,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三天,一天,部队安排准备七天干粮,当时,一无米,二无面,用什么做干粮,最后只能收集部分玉米,没有磨,就用石头砸碎,做成玉米颗粒大小不一的窝窝头,即使这样,部队人多、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七天的干粮,每人只有两个半窝窝头。一个窝窝头就是三天的干粮呀,望着这还是米粒连皮的窝窝头,眼泪都下来了,战士没有一个人牢骚埋怨,艰苦的环境有党和祖国人民的信任,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

图片▲史志室王嘉友采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03

一席话  记一生

第二次战役开始了。11月25日,我们团接到命令,下午5点开饭,7点投入战斗。我376团的任务是,消灭李承晚军的一个营,即使不能全歼,也要把它击溃、打散,为大部队进攻开辟通路。打了一夜,终于打垮了敌人,敌人一路溃逃,我们一路猛追。路上见很多伤兵,敌我双方都有。我很想停下来给他们包扎一下,但当时的情况,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快追上敌人、消灭敌人,兵贵神速,不能停留,伤兵只能让后续部队收容处理。追到天亮,过了一条小河。部队停止追击,休息吃干粮。拿出窝窝头一看,都已冻成了石头,甚至比石头还硬,怎么也啃不动。用石头砸,砸不烂,太阳晒,晒不开。没有吃也得打仗,继续前进,追击敌人。就这样没吃没喝追到11月26日中午,朝鲜人民送来两桶稀饭,战士们拿着口盅在排队,我也跟着排在队伍后面。眼看就到我了,就听到集合的命令,大家赶紧列队。我还在想应该是集合好后再开饭吧。谁知接下来的口令是:放下背包!跑步前进!有战士问:“稀饭怎么办?”答:“留给后续部队。”战士们实在太饿了,真想吃一口热稀饭。首长说:同志们,今天吃不到饭,不就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吃上饭吗?就这样,打了一天仗,什么也没吃,为了追上敌人,轻装前进,将背包也扔了。太阳快落山时,追到一个小集,遭到敌人一个团的阻击。战士们忘记饥饿,拼命往前冲、赴汤蹈火,在随后赶来的124师一个团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突破了敌人的阵地。每当我想起现在能吃上安稳饭,首长的一席话总浮现在脑海中。尤其是看到浪费粮食的行为,就想起那些饿着肚子牺牲的烈士。

图片

04

一口令  俘两敌

第二次战役时,我随部队来到一条约宽30米的小河,河边有一间房子,门没锁,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就想进屋看看能不能找到罐头,听说美国佬都是吃罐头的。进到屋里,注意到伙房有一堆草,提高了警惕。这时,我发现草堆有动静,而且动得很有规律。上前一抓,里面藏着一个南韩士兵,身上有伤,用一种哀求的眼神看着我。因语言不通,怎么办?我冲他喊了一声“口令!”,他立马举起双手。我搜了一下他的身上,没有武器,就让他别动。一出门,又见到一个背枪的,见他背的是美国自动步枪,是敌人。我是卫生兵,没有配枪。两人离得很近了,我只能用老办法,靠气势镇住敌人。冲他喊“口令”,他没听懂,愣了一下。我提高音量,又大喊一声“口令!”,他举起双手投降了。嘿!这一招还蛮灵。当时他如果反抗的话,估计我也就“光荣”了。这是一个韩军的机关事务人员,我缴了他的枪,他递过来一叠南韩的钱,一个棉帽,一付手套。我没接钱,拿过帽子和手套,都是兔绒的。犹豫了一下,因我们的军装较单薄,如果戴上棉帽和手套就暖和得多。但一想到我们部队有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天天讲,不搜俘虏腰包,一切缴获归公。就把帽子和手套一起退给他,他又递给我一支笔,我一看是一支派克笔,上私塾时就听说过,派克笔的笔尖是金子的,很值钱,我也没要他的,押着两个俘虏,回到大路上,我们团已冲到前面去了,见到兄弟部队一个像是带队的领导,将俘虏及战利品交给他,又继续追赶部队。事后有人对我说,应该让兄弟部队领导写个收条,抓两名俘虏,可以报请立功呀。我当时说只想着尽快追上自己的部队,根本没往别的方面想。

图片

05

一苹果  战友情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宁远战斗时,我在追击敌人的途中,什么也不顾,只想着往前冲,天黑路滑摔下山谷,跌伤了左眼,眼睛流血不止。晚上8时左右,追到了宁远城,只见宁远城是一片火海,这是美军逃跑前放火烧的。
由于连续追击敌人,没有吃的,空着肚子奔跑一天一夜。到宁远不久,我就开始大口大口吐血,加上左眼受伤,也流血不止,团首长下令,送我到军部野战医院治疗。到了野战医院,又因病情严重,前线条件有限,我被送回国内,入朝三个月,全身长满了虱子。回国后住进了二野的第33医院。受伤的左眼,因没得到及时治疗,已接近失明。在第33医院住院养伤期间,我又经历了两次磨难。先是右脸长出一个瘤,手术切掉了。不久因肝炎,转到隔离病房,当时的感觉就好像被判了“死刑”。“大难不死”,但是我也没再回到心爱的376团。离开部队前,卫生队王指导员送给我一个苹果。据说这个苹果是金日成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王指导员自己一直没有舍得吃,看到我身负重伤就给了我,我拿着苹果思绪万千、热泪盈眶,在朝鲜战场上,苹果是相当珍贵的,一个小小的苹果,充分体现了战友的生死情谊。直到现在我还一直思念王指导员,思念那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友们。
图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我已经94岁,但是按照总书记指示,牢记“三个怎么来的”,坚持上老年书画大学,担任红色校外辅导员,讲好红色故事,发扬革命传统。

图片

▲2020年11月23日,回光山县仙居乡探亲合影,王承宗(前排右五)
口述/王承宗  记录/赵积平 王嘉友 王刚
光山县史志研究室
2020年11月


远赴他乡,保家卫国
光山人
用行动诠释了老区人民的爱国情怀
不仅仅是在抗美援朝时期
红色革命老区光山县
在革命年代、战争年代
一批批仁人志士
用浴血奋战铸就红色精神
形成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图片

图片

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影片上映时正值国庆假期
来光山旅游的人们
在用各种形式度过这7天长假
这一幅幅画面
也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先辈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
创造了祥和的盛世中华
那群最可爱的人
祖国不会忘记!致敬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1

帖子

3280

积分

LV.9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80
发表于 2021-10-8 23:02:15 光山微生活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山微生活 ( 豫ICP备15029603号 )

豫公网安备 41152202000006号

豫ICP备15029603号

GMT+8, 2025-2-23 19:04 , Processed in 0.0853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