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实现报旅双赢
——访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效锋
“这是我第一次来信阳,一下车就感觉到了江南的气息。之前就听说过信阳毛尖茶、鸡公山等‘信阳名片’,相信通过这次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能够发现更多的信阳旅游资源,为报旅融合发展寻找到更多的‘信阳元素’。”昨晚,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效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早在2014年4月份,中国报协就和信阳市联合主办了“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采风活动,那次活动的效果很好,有一批信阳的自然人文景观、红色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通过大量媒体广泛地向国内外读者、网友推介。
谈及为何再次“青睐”信阳举办这样的活动,邓效锋说:“信阳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又是革命老区,红绿旅游资源丰富,信阳毛尖茶、鸡公山、新县许世友将军故里等,这些我都知晓一些,这次活动不仅是要进一步深挖信阳优势旅游资源,通过报旅融合模式向外界推介信阳的山山水水和发展新貌,更想借着全国百名报业社长、总编齐聚信阳的机会,探索如何通过品牌化运营,让旅游资源产生更大的效应,实现报旅双赢,带动城市发展。” “今年2月份,中国报协在杭州提出将引领全国报业广泛开展‘三精三优’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融合发展上发力精准。”邓效锋说,报旅融合就是很好的着力点,就信阳市的情况而言,建议首先选取几个现有知名度高、旅游市场承载力强、具有信阳特色的景区或产业进行推广,再通过完善创新宣传形式、开发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链等方式,整合本地各类媒体资源,积极联系外地主流媒体,切忌“撒胡椒面”式的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加大信阳旅游业的推广力度。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先打出几张在全国叫得响的‘信阳名片’,找到突破口,打造品牌效应,才会有更多的信阳旅游资源被带动、被激活。”邓效锋最后表示,中国报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联合全国报业同仁关注信阳、推介信阳,支持信阳报业与信阳旅游业实现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南秀北雄 文化为魂——访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主任钱鹏飞
“信阳,诚如其名,信达天下,阳光万里。到这座城市来过几次,每一次感觉都不同,既有南方的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和豪放。这里的人们亦如这座城市,灵秀、阳光、勤劳、诚信。”昨日,记者见到前来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的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主任钱鹏飞,聊起信阳,戴着黑框眼镜儒雅的他,一扫来时的仆仆风尘,满脸都是赞叹之情,如同回到了他久违的江南,洋溢着闲适和愉悦。
与其说是采访,其实更像是轻松的聊天,一次难得的学习。谈起来过三次的信阳,钱鹏飞用“一山一寺一湖一村”来概括:一山即驰名已久的鸡公山,风景独特,植被茂密,又有各具特色的建筑,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建筑的大观园,一见倾心,再顾铭心。一寺,千年古刹灵山寺,幽深宁静,佛学深厚,只是知晓率不够高,还需报界同仁的鼎力宣传。报旅融合发展峰会在信阳举行,对信阳景点的宣传也是一大促进。一湖,美丽的南湾湖,不仅是信阳人民的大水缸,更为这座生态美城增添了钟灵毓秀之气。一村,名扬天下的郝堂村,这次一定去看看,听着都很令人神往。它留住了儿时的记忆和乡愁,也很好地诠释了耕读文化。想象一下,一一风荷举的日子,稚子琅琅的读书声随风飘荡在村中,乡愁就在其中!
报旅融合,其实就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钱鹏飞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他建议信阳在城市规划中能将深厚的豫风楚韵文化底蕴渗透到信阳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将城市建设形式与城市文化内涵有效互动,建设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生态旅游城市,让城市文化历久弥新,让优秀底蕴代代相传。此次峰会,来自全国众多媒体的传媒精英,将为信阳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产业鼓与呼。今后,中国报协将一如既往地对信阳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让红绿旅游资源更出彩——访中国新闻社总编室主任叶晨
“信阳的空气湿润凉爽,比北京要好。”昨晚,在“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驻地,中国新闻社总编室主任叶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叶晨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来信阳,但是对信阳早有耳闻,有两个深刻的认识。第一个深刻认识是绿色,首先是通过毛尖认识到信阳,茶叶不仅是一种生态优势,同时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信阳处在湖北、安徽和河南交界地,是三省通衢之地,有闻名全国的避暑胜地鸡公山,还有南湾湖这样的湖光山色,很向往信阳的青山绿水,趁着这次活动,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谈起信阳的生态绿色,叶晨十分羡慕。
叶晨的第二个深刻认识是红色。“从新县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名将军,还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五军从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信阳不愧是一座红城。”谈起信阳的红色文化,叶晨十分佩服。
“借助这次活动,信阳在发展旅游业上大有可为。”叶晨告诉记者,丰富的绿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好条件,信阳可以将红色文化和青山绿水结合起来,打造红绿结合的旅游路线,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赏,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相信未来信阳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报旅融合 为全域旅游加力——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河南省报业协会副主席石晓林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课题,是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昨日下午,前来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河南省报业协会副主席石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我来过信阳多次,印象很好。这里山好水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资源丰富,恰逢其时。”
提及全域旅游,石晓林侃侃而谈。他认为,全域不仅仅是区域的概念,它既有区域概念的内涵,更多则体现在各行业的积极融入、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上。简言之,就是从旅游部门做旅游、景区做旅游,发展为“处处皆景观,时时有服务,行行‘旅游+’或‘+旅游’,人人都参与、人人都享有”的旅游模式,通过提升旅游品质来增加效益,实现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当前,谋求创新突破、融合发展已成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具有文化底蕴的报业与旅游业之间拥有自然天成的融合底蕴。作为资深报人,关于报旅融合,石晓林有着深入的思考:“报旅融合,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报纸是全域旅游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作为党报,推动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另一方面,从报纸转型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报旅融合对报纸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在为社会做贡献、推进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
石晓林认为,全域旅游为报旅融合提供了基础,报旅融合则能够为全域旅游加力。在我国,很多报纸很早就介入了旅游产业,但过去只是简单的介入,深度的融合并不多,怎样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推动报旅融合,还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此次全国百余名社长、总编齐聚信阳,论道采风,探索报业转型多元发展之路,增进报业与旅游资源间的优势互补,共谋报旅融合发展之路,共绘互惠互利蓝图,一定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石晓林说,对本次峰会和采风活动,他充满期待。 |